虚实错杂

  虚实错杂,指在疾病过程中,正虚和邪同时存在的病机变化。临床上由于邪气亢盛,或疾病失治、误治,以致病邪久留,损伤人体正气;或因体虚受邪,正气无力祛邪外出;或本已正虚,又兼内生水湿、痰饮、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,都可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。虚实错杂又有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两种情况。

虚中夹实

  指以正虚为主,又兼有实邪为患结滞的病机变化。如脾虚湿滞证,由于脾气不足,脾阳不振,运化无权,而致湿邪内生,阻滞中焦,临床上既有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,食欲不振,食后腹胀,大便不实等表现;又兼见湿滞病变所致的口黏,脘痞,舌苔厚腻等症状。多由脾气虚损,健运失职,致使水湿停聚,泛溢于肌肤,既有脾气虚表现又有水肿症状。

实中夹虚

  指以邪实为主,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。如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,由于热邪伤津耗气,可形成邪热炽盛、气津两伤的病证,实热兼阴虚津亏证,其表现既有高热气粗,心烦不安,面红目赤,尿赤便秘,苔黄,脉数等实热见症,又兼见口渴引饮,气短心悸,舌燥少津等津亏气虚之症。

  由于病邪所在部位以及正气亏损的程度不同,在虚实错杂变化中,尚有表虚里实、表实里虚、上虚下实、上实下虚之别,病机分析时又当详辨。